“芬兰”网站目录
-
-
哈罗森涅米博物馆
芬兰画家佩卡•哈洛宁(PekkaHalonen)(1865–1933)的旧居及工作室位于僻静郊外,展示了这位备受喜爱的黄金时代画家的生活态度和艺术风格。哈洛宁的代表作品大多描绘了芬兰风光和人民,如果你环顾杜苏拉(Tuusula)湖周围的乡野风光,便能感受到正是这种自然元素给予了哈洛宁灵感,并使他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哈洛宁自己设计了这座低调而又优雅的小木屋,木屋的芬兰语名字叫做哈罗森涅米(Halosenniemi),意为“哈洛宁之地”。房子内部空间宽敞而明亮,主要展出哈洛宁的艺术作品。哈罗森涅米博物馆举办多种主题展览,从不同侧面展示哈洛宁的艺术作品以及与他同时代或者之后涌现出的艺术家作品。杜苏拉湖周边风光秀美,曾是创意灵感的中心,很多与哈洛宁同时代的艺术家们都在这一带定居或者建立工作室。现在,很多旧居也向公众开放,最著名的毫无疑问是与哈罗森涅米只有咫尺之遥的阿伊诺拉,也就是作曲家杨•西贝柳斯的故居。
www.halosenniemi.fi - 2024-02-27 - 收藏 -
-
芬中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协会
芬中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协会(Finn-Sino)成立于坦佩雷,是一个非政治性、非营利性的专业组织。其宗旨是促进中芬两国文化、教育以及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协会组织的活动有:茶与气功研讨会,一年一度的中国电影周等等,同时维护华星影库,有大量中国电影、电视节目、纪录片的DVD可供借出。
www.svsta.org - 2024-02-27 - 收藏 -
-
-
-
-
-
芬兰科学中心
芬兰科学中心(Heureka-thefinnishsciencecentre)官方网站。芬兰科学中心位于赫尔辛基东北VANIAA市中心的闹市地段,处于全国最繁忙的铁路线与Keravanjoki河的交汇处。横跨Keravanjoki河有两座专为科学中心设计的桥梁,自然也成为该中心的组成部分。两座桥各有特色,其一是圆拱桥,另一座为拉索桥,两者都着意体现现代科技的含义,从而使该中心的基本主题──自然与技术,在微风吹拂、静静流淌的河流上显现,而日夜忙碌的电气火车则成为最好的陪衬。芬兰科学中心设计方案通过全国建筑设计竞赛产生。1985年举办的设计竞赛吸引了大批建筑师,1986年初公布的竞赛结果颁发了两个一等奖。而后通过深入分析,最终选择了建筑师MikkoHeikkinen和MarkkuKomonen合作设计的命名为Hewreka的设计方案;作为规划、深入设计和实施的基础。1987年2月第一根水泥桩被打入松软的河岸边,1989年初,芬兰科学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而建筑师Heikkinen和Komo-nen也一举成名,并在他们以后的设计生涯中始终都体现出这座科学中心的设计精神。
www.heureka.fi - 2025-03-09 - 收藏